骨質疏鬆/骨折
健康風險高/後患嚴重
骨質疏鬆症為一種隱形疾病,但卻是老人健康問題中最常見的第七位疾病。
骨質疏鬆症基本上沒有任何明顯的病徵,所以一般患者當遇到骨折才會求醫。以脊椎骨折為例;即使患者並沒因碰撞、跌倒而出現骨折,脊椎骨也會隨著骨骼變弱而可能出現塌陷,並出現背部彎曲駝背、脊柱縮短等情況。
骨質疏鬆骨折嚴重的患者,脊椎骨折碎骨或彎曲脊柱會造成脊髓神經受壓,阻礙病患者的神經功能,使病患者雙腳麻木及乏力、不能走路;同時因脊椎骨折造成脊柱不穩,病患者不能簡單坐立或站立,痛楚不堪。
再者,當一位長者經歷第一次脊椎骨折,他第二次患有脊椎骨折的機會將上升4.4倍,他的生存機率也隨即下降。男性長者死亡率會增加2.4倍,女性長者死亡率則增加1.7倍。
所以,盡早察覺骨質疏鬆骨折並加以治療,是刻不容緩的。
成因及徵狀
隨著年紀漸長,身體骨質流失,會令骨胳小梁骨質厚度變薄、強度變差、骨骼變得脆弱。病症常見於年長人士,一般女性患病比率亦較男性高,因女性停經後,雌激素停止分泌而引發骨質急劇流失,骨質疏鬆的風險因此大大增加!
如患者體重過輕、體架偏小或有骨質疏鬆症和骨折的家族史,都有較高患病風險。患骨質疏鬆症的風險亦會因不良的生活節慣而增加;例如吸煙、酗酒、攝取過量咖啡因、長期攝取鈣質或維生素D不足、缺乏肌肉訓練運動等。
診斷方法
自我檢討
- 1. 患者身高減少5cm
- 2. 背部出現駝背
- 3. 長者在進行一些背部活動後,突然感到背部劇痛
骨質疏鬆症的測量方法有:
- 雙能量X光吸收測量儀 (Dual-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 DEXA) ,用於診斷及監察治療效果。
- 超聲波儀器(Quantitative Ultrasound, QUS),作為骨質密度的初步篩驗方法。
- 運用針對性的血液指標測試及脊柱磁力共振,能排除其他可引致骨折之原因,如癌症和細菌感染等。
治療方法
- 運用體外堅固支架固定身軀 – 防止骨折椎體進一步塌陷,靜待椎體骨折自然癒合。
- 外科手術治療 – 能有效固定脊柱、減低痛楚、矯正脊椎畸形、改善因神經受壓所導致之行動障礙。
骨科專科醫生會因應長者所患的脊椎毛病、神經線受壓之位置及程度、脊柱形態、脊椎骨折狀態、身體平衡、骨骼質量、整體身體健康、生活需要等各種因素,運用脊椎減壓、矯正、固定、鞏固及融合等手術方法,幫助老年病人維持行動及自理能力,並減少病患者的痛楚。
手術方法類別
(一)骨水泥錐體成形術
(二)脊髓神經減壓術及脊柱固定融合術
(三)脊柱矯形及脊柱重組手術
補救骨質流失 – 透過改善日常生活習慣以減慢骨質流失的速度。
• 均衡飲食,確保攝取足夠的鈣質和維生素D(適量的陽光有助身體製造維生素D,促進鈣質攝取量)
• 恆常運動,尤其是負重運動
• 維持適中體重
• 避免吸煙、過量飲酒
• 避免飲用過多含咖啡因的飲品,如咖啡及濃茶
醫生亦會因應個別情況而建議患者服用治療性藥物減慢骨質流失及加強骨質,例如二磷酸類藥物、降血鈣素、副甲狀腺素、單克隆抗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