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資訊

脊椎骨折

脊椎由三十二至三十四塊脊椎骨和椎間盤組成,具有支撐身軀和保護脊髓神經及神經線的功能。

脊椎骨折的成因

當骨骼不能承受劇烈衝擊或壓力,便會造成骨折。脊椎骨折最主要是因為意外創傷,如交通意外、高處墮下、跌倒或運動創傷。

另一原因為脊椎強度受病理性影響而變得脆弱,最常見的就是因為骨質疏鬆所導致,嚴重骨質疏鬆的長者如不正確或過度搬提重物,又或不小心跌倒,都會增加脊椎骨折的風險。其餘病理性的問題如癌症轉移到脊椎骨導致脊椎骨受到侵蝕及破壞,也可引致脊椎壓迫性骨折。

徵狀

脊椎骨折的主要病徵是背痛,患者通常會出現劇烈的背痛腰痛,尤其是在轉換姿勢的時候劇痛增加。原因是脊椎骨折造成脊柱不穩,令脊柱不能承擔患者的身體重量;病患者一般都不能簡單坐立或站立,亦無法步行,只能臥床休息。患者若長期臥床,也會增加壓瘡、肺炎的風險;不少患者因活動能力驟減,生活不能如昔,更會嚴重影響心理健康。

脊椎骨折另一主要症狀就是神經功能受損。脊椎骨折碎骨或彎曲脊柱會造成脊髓神經受壓,阻礙病患者的神經功能,使病患者四肢或雙腳麻木及乏力,不能正常活動或走路,很多時候患者的大小便控制功能也有機會受損,出現失禁或排尿受阻,嚴重患者更有癱瘓的風險。

若骨折情況輕微者,背痛或許並不明顯,但患者可能會在轉動身體、咳嗽、捏鼻涕或搬運重物時,出現突發性疼痛。由於輕微骨折不至於嚴重影響患者的日常生活,或會令患者對病情有所忽略 ,並引致延遲求診及治療。在骨折後遺症出現時,即脊椎骨折未能愈合而造成假關節、或脊柱永久畸形,才驚覺後果嚴重並影響健康。

診斷

懷疑脊椎骨折患者應向骨科專科醫生求診。骨科醫生會為病患者找出痛楚點、詳細檢查脊柱形態、活動範圍、柔韌程度以及進行神經系統功能檢;運用頸、胸、腰椎X光檢查、及MRI檢查以確認脊椎及神經線的詳細狀況。如患者是長者,骨科醫生會透過骨質密度檢查,以確認患者的骨質疏鬆程度。

治療

治療方法,可分為非手術和手術兩類,骨科醫生會按照患者的狀況作出診斷。

保守治療

若脊椎骨折情況輕微,患者可使用背架固定脊椎,防止骨折錐體進一步塌陷,靜待椎體骨折自然遇合,並附以藥物緩減痛楚。

一般骨折會在8至12星期後慢慢遇合,但患者在復原過程中必須讓骨科醫生定期覆檢,以排除併發症發生,以及確認脊椎骨折愈合無誤。同時,患者需要接受物理治療以確保雙腳及身軀主幹肌肉健康。

手術治療

  • 骨水泥錐體成形術

屬較新的治療手術,能以較短時間強化椎體,但只適用於簡單的壓迫性脊椎骨折,即受影響的脊椎骨各方向皮層骨必須完整,及患者的脊椎形態並無出現嚴重變形。此手術一般運用於長者簡單骨質疏鬆而導致的壓迫性脊椎骨折。

  • 脊髓神經減壓術及脊柱固定融合術

外科手術治療能有效固定脊柱、減低痛楚、矯正脊椎畸形、改善因神經受壓所導致之功能及行動障礙。骨科專科醫生會因應患者神經線受壓之位置及程度、脊柱形態、脊椎骨折狀態、骨骼質量、整體身體健康等各種因素,運用脊椎減壓、矯正、固定、鞏固及融合等手術方法幫助病人。

一般而言,病人在手術後也需要配合物理治療以確保雙腳及身軀主幹肌肉健康。


骨科專科醫生陳英琪

相關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