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資訊

盆骨骨折、骶骨和尾骨骨折

盆骨骨折

盆骨是位於腰臀的環形狀骨結構,由骶骨、尾骨、左右的髖骨組成,肩負保護下腰腹和盆腔內器官,及承你托身軀,支撐寬關節等功能。

盆骨骨折的成因

九成的盆骨骨折都是由重力撞擊的嚴重創傷所引致的,例如工業意外、交通意外、從高處墮下、塌方等,因這類意外通常同時出現多發性骨折及器官破裂,加上盆腔內的大量內出血不能從表面觀察得到,使病情可在短時間內急轉直壞,故此盆骨骨折屬交通意外死亡個案的三大原因之一,危險性僅次於臚腦和胸部損傷。

此外,一些高度衝撞性的運動或在劇烈運動時若用力過猛,亦有機會導致骨盆過分受力而骨折,或骨盆肌肉突然收縮,使骨盆撕脫骨折,不過受損程度不會如上述重力撞擊意外創傷般嚴重。

盆骨骨折通常會出現大量內出血,甚至出血心生性休克,有很高的死亡風險。一般與盆骨骨折併發的創傷,包括膀胱及尿道破裂、大腸撕裂、陰道損傷,以及其他部位骨折等。盆骨骨折後,通常會出現局部腫脹、血瘀、腹部劇痛、尿道口出血、排尿困難、嘔吐噁心等。

盆骨骨折的治療方法

過往嚴重盆骨骨折的死亡率高達六成,多因失血過多失救,但近年醫院引入三合一盆骨骨折治療方案,即將骨科、外科、放射治療科的醫護人員,集合一起進行手術,由骨科醫生為搭建支架穩固盆骨,減少出血,再由外科醫生進行止血手術,放射治療科醫則利用導管栓塞動脈的出血情況,三項手術同時進行,大大提高傷者的存活率。

骶骨骨折

骶骨位於骨盆腔的後面,在兩塊髖骨之間,由五塊椎骨組成的三角形骨。骶骨骨折通常與盆骨骨折同時發生。成因與盆骨骨折一樣,創傷性居多,如從高處墮下或跌倒時,骶骨着地,又或遭重物或汽車直接撞擊所致。

徵狀包括骶骨持續劇痛、因劇痛而懼坐、皮下瘀血、馬鞍區感覺障礙等,若骶神經受損,更有機會出現大小便功能障礙,嚴重的併發症包括直腸破裂、腹膜後血腫等,如與盆骨骨折同時併發,有機會出現出血性休克。

骶骨骨折也可單獨發生,如在路上摔倒使骶骨直接受力,但骶骨應該能承受一般輕微撞擊,所以此成因較為少見,病情亦較輕微。但長者或患有骨質疏鬆症的病人,因簡單意外而導致底骨骨折的機會較高。

骶骨骨折的治療方法

一旦骶骨骨折應立即由醫護人員仔細評估,進行X光檢查、MRI檢查,以確定傷患的情況,再決定治療方案。嚴重者須接受急救,為骨折或傷口止血,再進行骨折固定;如骨折沒有移位可考慮作保守治療,避免骶骨受力。

尾骨骨折及骶尾骨關節創傷

尾骨又稱尾椎,是三角形的小骨塊,由三至五塊退化的尾椎融合而成,上接骶骨尖而形成骶尾骨關節,尖部朝下連接肛尾韌帶。尾椎無椎弓,無椎管或神經線,尾骨主要作用是為各盆腔韌帶及肌肉提供支點。

尾骨骨折及骶尾骨關節創傷多數因為摔倒意外而導致,如在濕滑路上、滑雪時,或在運動中摔倒。患者會感覺尾骨部位劇烈痛楚,平常坐立也會導致劇痛,尤其以半臥坐姿時痛楚最為嚴重,一般在排便時也可能感受到痛楚。一般而言,尾骨骨折移位及變形並不嚴重者不需要施行手術,但需要避免尾骨受力,如使用環狀水泡或減壓坐墊舒緩底骨及尾骨的壓力。患者適量進行盆腔肌肉訓練及大腿肌肉伸展運動,症狀在二至三星期後應可舒緩,而骨折應在八至十二星期後痊愈。如尾骨骨折或脫位嚴重,令痛楚長期不能舒緩,醫生便會建議患者進行復位手術。


骨科專科醫生陳英琪